第351章 煞白的苹果-《奋斗在小城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董力忍不住抱怨了几句,竞争激烈,产品平庸,想出头太难了。
    林致远跟他商量:“不如咱俩合伙开个厂,专门制造农用机械。”
    董力一直在搞模具,对农用机械一窍不通,不敢贸然下手。
    林致远理解他,提议道:“我表哥种了多年苹果,咱俩去找他聊聊。”
    抵达宋哲的果园,刚好赶上摘袋。
    一个个工人站在梯子上,麻利地将纸袋去掉,露出煞白的苹果。
    林致远跟董力两个外行,齐齐目瞪口呆。
    宋哲觉得好笑:“刚摘袋的苹果就是这样。”
    林致远望着一颗颗白色的苹果,想起去年那些红彤彤的苹果,实在有些联系不起来。
    宋哲给俩人介绍:“这会儿是着色期。苹果着色好,表面光滑,个头大,才能卖高价。”
    董力看着地上的银白色薄膜,纳闷道:“这是啥?”
    “反光膜。”
    说到这里,宋哲把庄嘉一顿夸。
    以前宋哲铺反光膜的时候,没有那么多讲究,直接把反光膜铺在地面上。
    认识了庄嘉以后,庄嘉好好给他上了一课,说地面不平整,一旦下了雨,反光膜积水严重,反光效果差,会影响苹果着色。
    所以今年宋哲按照庄嘉的指点,铺反光膜的时候,内高外低,雨水直接就流走了。
    再就是,往年宋哲直接用土压着反光膜的边固定,庄嘉说这样不行,沾了泥土的反光膜,反光效果在50厘米高的地方,能下降60%。
    另外,为了增加全红果率,铺设反光膜要跟摘叶转果、拉枝、秋季修剪等其他管理技术结合起来,以增加反光膜的使用效果。
    总之,宋哲在庄嘉的科学指点下,坚信今年绝对是个大丰收年。
    林致远踢了踢脚边的纸袋:“哥,说说套袋机的事。”
    从宋哲嘴里得知,一个纸袋的成本价7分钱,套袋的人工费用每个1毛5。正常情况下,人工一天能套三千来个。
    而宋哲见过的那台套袋机,操作熟练之后,轻松就能达到一万多个,要是特别熟练的,一万二也没问题。
    “咱算算账。”宋哲掰着指头:“现在人难雇,还得管三顿饭,有荤有素,这都多少钱了。”
    林致远很纳闷:“哥,你会网购,咋还买不到?”
    宋哲无奈地叹了口气:“我问了,人家那是自己儿子弄的。”
    第(3/3)页